北美商业电讯

| 简体 | 繁体 | 2025年11月03日
+
订阅

年内5家美国制造业巨头撤离中国!万亿美元投资回流本土

更新于2025-11-03 14:24

自从特朗普2.0开始运行以来,美国政府引发的关税战为全球经济带来扰动。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政府的关税措施、削减过度监管以及减税政策,已为美国企业带来了超过15万亿美元的投资,并有望重振了美国制造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益繁重的监管负担和不断攀升的企业税赋之下,美国的企业为了维持盈利能力,不得不削减开支。他们通过将大量劳动力业务转移到海外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新兴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要低得多。

有评论称,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长期以来对美国制造商不利的竞争环境,同时还出台了其他激励措施,以促进美国投资和制造业的复兴。

这些举措促使大量企业和就业机会回流美国。以下五家公司就采取了实际的措施,并且有可能从中获益:

苹果(纳斯达克:AAPL)

苹果承诺投资5000亿美元,将iPhone、iPad和iMac的生产从中国和越南迁回美国本土。

蒂姆·库克接替史蒂夫·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后,苹果开始将生产外包给海外承包商。库克决定在海外生产苹果iPhone、iPod、iPad以及iMac电脑的零部件,中国尤其从中受益。

·2000年代初期:在蒂姆·库克的运营领导下,苹果增加了对富士康等中国制造商的依赖,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2002年:是苹果大部分产品在美国生产的最后一年。

·2005年:iPod完全在中国南方生产。

·2009 年:年底,苹果几乎所有产品都在中国大陆生产。

·2016-2018年:苹果出于税务目的将其iTunes知识产权和其他资产转移到爱尔兰和泽西岛。

·2019年:Mac Pro是最后一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完成最终组装的苹果主要产品,同年新机型的生产转移到中国。

·2020年末/2021年初:富士康开始在越南建设iPad和MacBook的组装线。这是为了应对美中双方的贸易冲突。

·2023年:苹果开始在越南生产MacBook笔记本电脑。

·2025年:蒂姆·库克宣布越南将成为在美国销售的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的主要生产中心。

为了响应特朗普的税收优惠政策,苹果于2025年2月宣布,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未来四年,苹果将在以下地区扩建设施和团队:密歇根州、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俄勒冈州、爱荷华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州。

·苹果将其美国先进制造业基金的规模从50亿美元增加到100亿美元。该基金旨在支持13个州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和就业岗位。

·苹果计划在密歇根州建设一所制造学院。

·苹果将加大对美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硅工程领域的研发投入。

·位于休斯顿的新工厂,用于生产苹果智能服务器。

·承诺在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Fab 21工厂独家生产苹果专有芯片。

预计此次净创造就业岗位的结果为:在位于美国大陆的24个不同的苹果工厂中,将保留290万个工作岗位,并新增2万个工作岗位。

英伟达(纳斯达克:NVDA)

英伟达承诺投入5000亿美元,以确保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英伟达芯片和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将在亚利桑那州和德克萨斯州生产。

自成立以来,英伟达的研发工作一直都在美国进行,其运营模式为“无晶圆厂”公司,主要将所有生产制造外包给台积电或三星。由于2022年《芯片与知识产权保护法案》(CHIPS Act)的通过,特朗普的贸易和亲商政策成为促使英伟达在2025年4月宣布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生产的关键一步,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成立一个委员会,旨在为在亚利桑那州制造Blackwell芯片和在德克萨斯州制造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而获得超过100万平方英尺的空间。

·德克萨斯州的项目将与富士康在休斯顿合作,与纬创在达拉斯合作,预计将于2026年9月开始大规模生产。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已经在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工厂生产。

预计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和超级计算机的美国制造计划将“在未来几十年创造数十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并为经济安全带来数万亿美元”。

英特尔(纳斯达克:INTC)

英特尔于1972年开始在海外进行生产,但其1000亿美元的回流生产承诺将在俄勒冈州、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和新墨西哥州创造就业机会。

多年来,英特尔一直享有美国首屈一指的半导体公司的美誉,也是最早利用海外更低制造成本的科技公司之一。

1972年,英特尔首次出海,前往环太平洋地区,并在马来西亚槟城峇六拜设立了一家工厂,签订了第一份海外制造合同。该工厂建在一片曾经的稻田中央,雇佣了100名员工。它被正式命名为英特尔(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电子工厂。

为了追求更大规模的生产,英特尔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继续扩大海外生产,包括:新加坡、以色列、中国、印度、哥斯达黎加。

得益于《芯片制造法案》(CHIPS Act)的支持,以及《商业运营预算法案》(OBBB)带来的监管和税收负担减轻,英特尔已承诺投入1000亿美元,将其半导体制造业务迁回美国本土。该承诺包括以下措施:

·“硅谷森林”:英特尔位于希尔斯伯勒的研发中心已获得360亿美元的拨款。波特兰的这一区域还聚集了许多其他高科技企业,它们与英特尔的技术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硅谷沙漠”:英特尔位于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工厂获得了3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在此建设即将投产的Fab 52和Fab 62工厂,并对奥科蒂洛现有工厂进行现代化升级。

·硅谷中心地带:一项耗资28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附近的新奥尔巴尼新建两座工厂。预计这将成为俄亥俄州最大的私营部门投资项目,第一座工厂预计将于2030年竣工。

·硅谷梅萨:英特尔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将获得价值40亿美元的升级。

此外,为了促进就业增长,英特尔已承诺投入1亿美元用于教育研讨会,以开展支持这些新设施所需的特定技能的就业培训。

规模最大的回流生产活动都来自科技行业的半导体领域,这绝非巧合。全球收入最高的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六家总部位于美国。然而,尽管美国在工业和汽车领域生产大量关键零部件,但其半导体产量仅为中国台湾的一半左右。

不过,并非所有的美国企业回流都发生在科技行业,以下是两个例子:

通用电气(纽交所:GE)

在二战后的大部分时期,通用电气是美国工业的缩影。从灯泡和烤面包机到飞机喷气发动机和核磁共振扫描仪,通用电气的产品种类繁多,其尖端产品在工业和零售商业层面都备受推崇。

通用电气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家电园区由六栋建筑组成,是美国制造业外包影响的典型案例,也是特朗普政府力图恢复的巅峰之作。家电园区始建于1951年。到1955年,家电园区的员工人数已达1.6万人,到1960年每周生产6万台家电,员工人数在1973年达到顶峰,为2.3万人。

20世纪80年代,为了实现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严苛的成本削减目标,最大化利润,同时拓展信用卡及其他众多业务领域,通用电气开始将制造业务和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外包。到1984年,家电园区的员工人数已降至15000人以下。

韦尔奇的继任者杰弗里·伊梅尔特曾试图出售整个家电业务,但没找到买家。

或许是提前预见到了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将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伊梅尔特看到了家电园区的价值,并采取措施使其重焕生机。

2012年,他批准了通用电气55年来的第一条新装配线。这条装配线位于2号楼,结束了该楼长达14年的闲置状态。该楼被宣布为生产此前在中国生产的尖端节能热水器的新基地。

家电园区的5号楼也很快投入使用,新的生产线用于生产高科技法式对开门冰箱。这些冰箱多年来一直在墨西哥生产,配备传感器和自动净水水龙头控制系统。2013年,洗碗机生产线也将投入使用,洗衣机和烘干机生产线随后也将陆续建成。

2025年,现任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于2025年8月宣布,将投资30亿美元,以延续这一趋势,并扩大通用电气在美国的11家工厂的国内生产规模。他指出,自2016年以来,通用电气已在美国投资65亿美元用于制造、产品创新和工厂现代化。

未来五年,通用电气将推出以下举措:

·将燃气灶生产从墨西哥迁至佐治亚州拉斐特。

·将六款不同型号的冰箱从中国迁到阿拉巴马州迪凯特市生产。

·GeoSpring热水器产能和员工人数扩大100%,将海外制造的混合动力和电动热水器重新分配到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

·田纳西州塞尔默市扩大空调生产规模,推出全新设计的Zoneline型号。

·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将在电器园区新建一条洗衣机/烘干机装配线,预算为4.9亿美元,预计将创造800个新的就业岗位。

惠而浦(纽交所代码:WHR)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积极出口制造和运营之后,惠而浦在2025年10月中旬的一份新闻稿中宣布了将生产迁回国内的计划。

惠而浦至今已有114年的历史,是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也是通用电气在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其旗下KitchenAid、Maytag和Whirlpool品牌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在成立后的前70年里,惠而浦一直是一家纯粹的美国制造商,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并在其他州设有工厂。与通用电气类似,惠而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生产和就业机会转移到其他国家。为了实现全球化,惠而浦首次涉足海外市场的方式是收购外国工厂直销店的股权。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惠而浦开始关闭美国和加拿大的工厂,并裁减其北美员工,以重组和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到1997年,惠而浦开始积极将制造和其他业务外包,包括其企业房地产部门。

2011年,惠而浦关闭了其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工厂,并将生产转移到了墨西哥。

2025年10月中旬,惠而浦宣布将投资3亿美元用于其位于俄亥俄州克莱德和马里恩的工厂。该项目预计将创造450至600个新的就业岗位。克莱德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洗衣机工厂。马里恩工厂是惠而浦的配套烘干机工厂,至今已运营70年,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惠而浦公司也正将部分KitchenAid品牌生产线从中国迁至俄亥俄州。预计未来几个月还将宣布更多生产线迁回美国的消息。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的障碍

然而美国制造业回流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一系列障碍。

一、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对所有事情都感到不确定:进口关税的征收频率和规模、高利率、其他国家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报复措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补贴法案》的持续性,以及美国机构未来的采购政策。政策的频繁变动只会加剧这种不确定性,更不用说人们担心下一届政府上台后,现行法规可能会迅速被废除。

这种波动性对大型投资决策(例如新建制造工厂)来说是致命的。工厂建设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而且成本往往是平均毛营业利润的数倍,尤其是在基础制造业领域。而且这些成本还在不断上涨:CNBC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估计,建立一条新的国内供应链的成本将是目前成本的两倍甚至更高。

二、令人头疼的供需问题。

回流的真正问题本质上是结构性的。

在供给侧,美国的劳动力短缺和技能缺口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在制造业。此外,高昂的生产成本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其中包括前期投入成本和可变(运营)成本,例如原材料、能源、公用事业、物流和货运以及第三方服务等。

需求方面,美国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将持续减弱,尤其是在对等关税开始生效的情况下。尽管5月份消费者信心五个月来首次回升,但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高达40%。

显然,上述的供需问题无法让跨国公司觉得将生产迁回国内更有吸引力或更有可能。

三、资金短缺。

穆迪近期下调美国债务评级意味着更高的借贷成本。这些成本几乎肯定会传导至私营部门,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并阻碍企业获得信贷或发行债券以资助制造业回流。

然而,回流投资并非仅由美国国内企业进行,也以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行。多年来,美国一直是最大的FDI接收国,但流入美国的FDI一直在萎缩,预计随着进口萎缩和出口国可用于回流美国的美元减少,FDI还会进一步下降。更糟糕的是,对入境投资征税的威胁和可能实施,会削弱外国企业向回流项目注资的意愿。

四、制造业回流需要将整个价值链带回国内。

一个真心想要实现生产回流的国家,必须将整个价值链都回流到国内,这样回流才能真正奏效。否则,供应链风险高的问题只不过是被转移到了生产链的下一层而已。

然而,到2024年,只有5%的制造企业高管表示他们所有的原材料都来自本地,而只有28%的人表示半成品也全部来自本地。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据业内专家称,美国本土供应商寥寥无几,能够提供核心上游半导体产品(高纯度元素、化学品、特种气体等),而且在至关重要的下游组装、测试和封装行业,也没有美国主导企业。同样,电池行业也依赖于多种关键矿物,而这些矿物在美国的储量都不足以满足需求。

几年前,美国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对特朗普2018年关税政策的研究表明,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美国国内制造商蒙受了巨大损失。

然而,为了使制造业回流真正发挥作用,并弥补过去三十年来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丧失,企业在中长期内获得的收益必须大于成本。目前,回流企业有三种主要途径(或三者的组合)可供选择:

1、通过自动化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并降低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据CNBC报道,如果制造业回归美国,81%的企业会更多地使用自动化而不是人工)。

2、提高价格并减少产品差异。

3、投资于更高效、规模要求更低、能耗更低、废物产生更少的创新工艺技术;理想情况下,产品将充满创新,以至于制造成本不再重要(例如,生物制剂或半导体制造)。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美商业电讯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评论
用户名: 登录可见
匿名
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