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失去制造业强国宝座,并被中国替代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私营部门约35%的就业岗位集中在制造业。如今,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达1280万个,仅相当于私营部门就业岗位的9.4%。
特朗普总统表示,他的全面关税制度旨在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经济学家对关税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表示怀疑,并担心其造成的损害将超过带来的好处。
要了解制造业是否有可能重返美国,首先要了解美国是如何失去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美国制造业的崛起
美国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20世纪初,美国率先使用可互换零件和组织要素进行大规模生产。凯斯西储大学经济学家苏珊·赫尔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制造业产能大幅提升,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中产阶级,推动了耐用品支出的大幅增长,例如汽车和新房所需的家电。美国是美国制造业产品的最大买家。
这些产品中有很多在当时都属于高科技产品,例如洗碗机、电视机等,它们往往源于战争期间的一系列创新成果。选择在美国而非其他国家生产这些产品,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保持领先地位需要研发团队与工厂车间紧密合作。
得益于20世纪初开始的高中教育运动,美国拥有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劳动力,这也起到了帮助作用。
服务引领
20世纪50年代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部分原因仅仅是因为美国人变得更加富裕,将更多的支出投入到旅游、餐饮和医疗等服务业。
“你变得更富有了,你只能买这么多车,然后你开始购买服务,”赫尔珀解释道。
就业岗位随着支出的增加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转向服务业,例如酒店、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医院。经济衰退和复苏期间,制造业就业岗位有起有落,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制造业就业岗位基本持平,而服务业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美国人购买的许多非耐用品(例如服装)的生产地也发生了变化。许多生产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南部各州。
大约在这个时候,世界上劳动力成本低得多的欠发达地区开始加大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非耐用品生产。美国开始进口越来越多的此类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搅拌机等轻型耐用品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中国冲击
20世纪8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美国非耐用品制造商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竞争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加剧,部分原因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了对墨西哥商品的关税。
厄普约翰就业研究所经济学家苏珊·豪斯曼指出,随着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的崛起,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美国钢铁生产商也遭遇了失业。
但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向外国投资开放并获得全球市场准入后的情况相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的事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戈登·汉森表示:“我们突然在一个低工资国家拥有了相当大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美国以前也面临过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竞争,但从未有过像中国这样巨大人口基数的国家成为对手。而且,中国崛起的速度比日本等国快得多。1999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低于瑞典。2008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家具和小家电等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美国制造商尤其遭受重创。汉森与大卫·奥托尔和大卫·多恩合作,记录了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如何冲击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制造业社区,并损害了本土工人的利益。他们称之为“中国冲击”,这个名字至今仍沿用至今。
美国现在的情况
随着中国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美国则变得更加擅长提供服务。
许多产品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交易,例如伦敦人无法轻易去圣地亚哥看牙医。但有些产品,比如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产品则可以。例如,2023年,美国出口了价值240亿美元的广告服务。
美国目前的服务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远超其他任何国家。此外,由于企业出于税收目的,将在美国开发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和商标)转移到海外,美国的服务出口被低估。(爱尔兰是这些知识产权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全球第四大服务出口国。)
汉森和恩里科·莫雷蒂在最新研究中发现,1980年,制造业占美国高薪工作岗位的39%(经教育等因素调整后)。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降至20%。同期,金融、专业和法律行业的高薪工作占比从8%跃升至26%。
制造业能复苏吗?
数百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反对广泛使用关税,这一点不会改变。他们认为,消费者和企业支付的价格上涨最终会削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美国制造的商品和服务。这将抵消美国国内生产和政府收入增长带来的任何好处,因此,虽然一些制造商可能会因关税受益,但大多数美国人的境况会恶化。
汉森指出,即使制造业就业岗位增加30%,也只能使制造业在私营部门就业中的份额升至12%左右,远低于以前的水平。
豪斯曼指出,制造业岗位能以其他行业无法实现的方式创造其他岗位。她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一样,认为美国应该加大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投资,即使这样做会有成本——但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大范围征收关税。
她说,增加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的美国国内生产就是一个例子,这不仅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还出于经济和军事安全的考虑。但对于许多低成本产品来说,这一论点并不成立。
“我们想重新开始自己生产的T恤吗?”豪斯曼问。“这有多重要?”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