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重压,“便宜管饱”的美国中餐馆或迎倒闭潮
花椒这种调味品是宫保鸡丁、担担面和其他中餐馆美食不可或缺的元素,深受美国食客的喜爱。
它也是从中国进口的数十种原料之一,现在却面临至少145%的关税。
特朗普总统政府最近征收的关税让中餐馆陷入困境。菜单严重依赖进口食材的餐馆老板担心,他们将被迫减少菜品种类,提高价格,并将未来寄托在日益微薄的利润率上。令这些挑战雪上加霜的是,正如中国菜谱作者周小菁所说,中餐馆面临着独特的压力,需要在顾客对正宗口味的期望和经济实惠之间取得平衡。
“无论你去哪里旅行,哪怕是最小的小镇,总有一家中餐馆,”Hsiao-Ching Chou说。“中餐已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各个层面上,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美国人的生活。”
餐饮业的利润率本来就属于所有行业中最低的水平,通常只有3%到5%。随着关税侵蚀利润,这些利润率可能会进一步缩水。这些税收不仅影响食品,还影响到主要来自中国的非食品类餐饮必需品,例如外卖袋和外卖盒、调味品包装和丁腈手套。
Shunhe Yan目前还没有感受到关税的压力——“库存足够支撑六到七个月,”他通过翻译说——但他担心,从长远来看,关税将使位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严师傅”川菜馆的利润缩水。
Shunhe Yan习惯使用四川火锅酱料或豆瓣酱之类的食材。他用豆瓣酱的量很大,以至于他都是整箱整箱地买。但他的供应商已经警告他, 下次订货时价格会“大幅”上涨。
Shunhe Yan的一些中餐馆同行已经告诉他,由于关税影响,他们正在考虑削减菜单和裁员。Shunhe Yan表示,他目前不打算这么做,希望通过维持菜单、食材质量和份量,在其他商家涨价时获得竞争优势。
根据美国餐饮协会的数据,美国70%的县都有亚洲餐厅,通常是中餐厅,其次是日餐厅和泰餐厅。这种饱和度反映出近年来美国人的口味明显更加全球化,业内分析师认为,这种变化源于移民、人口结构变化以及通过烹饪节目和社交媒体接触多元文化和美食等因素。
“消费者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的口味非常全球化。辛辣食物和东南亚美食最热门,”美国餐饮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兼知识与研究高级副总裁查德·穆特雷说道。
全球化口味的潮流推动了辣椒酱等调味品成为主流,而高需求正与全球贸易战相冲突。虽然美国人可能喜欢本土替代品,但并非所有口味都能用本土替代品来模仿。
辣椒酱公司Fly by Jing的创始人Jing Gao表示,她使用的原料——包括豆豉、“贡椒”、二荆条辣椒和冷榨菜子油——只能在中国四川省生产,这些原料对她的产品至关重要。
Jing Gao表示,高关税不仅威胁到她品牌的繁荣,而且“在美国人最需要的时候,剥夺了他们接触和欣赏文化的便捷方式”。
华盛顿地区餐厅Lucky Danger和Laoban Dumplings的主厨兼企业家Tim Ma表示,由于关税压力持续存在,中餐馆可能需要更换食材,而这些更换不一定总能对接上。Tim Ma通常使用日本手工品牌Yamasa酱油。如果换用在加州和威斯康星州酿造的Kikkoman酱油时,“每个人都能立即注意到其中的差异。”
“我们用的酱油太多了——一次要买50加仑,”Tim Ma说。“任何价格波动都会影响到我们。”
餐饮业资深人士形容,企业主就像夹在三明治中间的一块令人不快的肉,夹在供应方成本和顾客期望之间。顾客在面对更高的菜单价格时,会产生一种Tim Ma所说的“心理障碍”:成本只能上涨到一定程度,否则客流量就会下降。
Tim Ma说,某些文化菜系,包括中国菜、墨西哥菜和泰国菜,也背负着“便宜、油腻、饱腹、份量大”的定义。
马云说:“我们现在更加难以接受这种看法,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更便宜,但实际上我们的原料和熟练劳动力的成本还在上涨。”
餐馆可能不会立即将更高的成本转嫁给食客。美国餐饮协会的穆特雷表示,菜单价格已经比新冠疫情之前高出了30%,疫情导致食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Tim Ma知道他的顾客正在应对通货膨胀和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的日益担忧,因此他说餐馆必须发挥创造力,吸收成本,并在利润率极低的情况下努力保持质量。
那些只有一家店且不提供酒水(通常是菜单上最赚钱的部分)的夫妻店式中餐外卖店将最容易受到影响。Tim Ma预测,一些餐馆可能会通过减少菜品和减少库存食材来应对价格压力。
Tim Ma预计,最终价格要么上涨,要么质量下降。
“我们得少用点好东西,”他说,“你就能尝出区别来了。”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