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商业电讯

| 简体 | 繁体 | 2025年04月26日
+
订阅

美媒:如果中国赢得贸易战,美国怎么办?

更新于2025-04-21 15:22

4月20日,《大西洋月刊》发表评论文章,题为《如果中国赢得贸易战会怎样?》

全文如下:

如果唐纳德·特朗普试图输掉与中国的贸易战,很难想象他会采取什么不同的行动。总统的策略可能会增强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增强北京的军事实力,并削弱美国的全球地位及其经济。

本月初,特朗普将所有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45%。中国则对美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并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是一场典型的贸易战:两个国家针锋相对地升级贸易壁垒,目的都是迫使对方让步,至少在理论上做出某些让步。

特朗普政府自认为在这场斗争中占据上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最近表示:“我们向他们出口的商品只有他们向我们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这对他们来说是败笔。” 这种观点完全是本末倒置。美国经济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是美国的一大弱点,而非优势。

对于许多商品类别而言,中国不仅是美国最大的供应国,也是全球主要供应国,这意味着美国无法简单地从其他国家获得这些商品。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专家杰森·米勒收集的数据,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70%的锂离子电池、空调和炊具;超过80%的智能手机、厨房用具和玩具;以及约90%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加工稀土矿物,后者是汽车、手机和多项关键军事技术的关键原料。

转向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商品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这需要组建新公司、建设新工厂、从零开始构建供应链以及培训大批工人。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确信这些关税将长期有效。与此同时,中国仅对美国进口的一小部分构成严重依赖,其中大部分商品,例如大豆和高粱,都可以从其他地方进口。

失去美国市场将对中国企业造成损害,但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中国可以将部分出口转向欧洲和东亚国家,这些国家的民众也需要手机、玩具和烤面包机。北京还可以向本国民众提供资金,以创造更多国内产品需求,并向企业提供补贴,帮助它们保持偿付能力。这种不对称性赋予了中国经济学家亚当·波森所说的“升级优势”:即对其经济敌人造成不成比例伤害的能力。

多年来的精心准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优势。多位中国观察人士表示,特朗普2018年的贸易战——在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了平均约20%的关税——让北京方面确信,中国必须随时做好经济战的准备。此后,中国大力投资能源、农业和半导体生产等行业,以减少对美国进口的依赖,同时推行协调一致的战略,增加国内消费,并寻找新的非美国出口市场。这些努力的目标是“确保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正常运转”。

北京还打造了一系列进攻性经济武器。中国已对特朗普的贸易战作出回应,禁止出口多种稀土矿物,此举旨在造成主要消费品(如汽车和手机)和军事装备(如潜艇和战斗机)的短缺;对杜邦和谷歌启动反垄断调查;并暂停与美国最大飞机制造商波音的所有业务。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北京可能会完全禁止某些知名美国公司(如苹果和特斯拉)在华开展任何业务。此外,还有一个核选项:作为美国债务的第二大外国持有者,中国可能会迅速抛售其持有的7600亿美元美国国债中的相当一部分,此举将导致利率飙升,吓坏投资者,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中国已经做好了这场斗争的准备,”牛津大学专注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公共政策教授Yeling Tan表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忙于为与美国爆发一场根深蒂固的经济冲突做准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专家们一致认为,只要美国一切措施得当,仍有可能在贸易战中击败中国。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全都错了。

中国在与美国的经济正面交锋中拥有一些优势,但美国还有一个秘密武器:盟友。如果美国与其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传统盟友联手,共同切断中国市场,同时深化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那么这个联盟可能会对中国造成更大的损害(中国将失去更多商品的销售渠道),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损失(中国进口产品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取代)。但这需要大量的规划和准备。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开展大规模的协调一致的经济动员,以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全球供应链监控系统,并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政府队伍以防止欺诈行为,逐步推出贸易限制措施,让企业和投资者有时间进行调整,并明确他们愿意结束贸易战的条件。这只是部分内容。

然而,特朗普所做的几乎与以上描述的完全相反。他没有花费数年甚至数月的时间投资美国产业,而是试图取消拜登政府在半导体和清洁能源制造业实施的重大投资。他没有逐步提高关税,而是在几周内将关税提高到了145%。他没有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指导,而是日复一日,甚至每小时都在改变说法。特朗普没有建立盟友联盟,而是在过去几个月里对盟友进行威胁、挑衅和征收关税。即使美国突然改变路线,试图建立一个反华联盟(贝森特最近提出了这一设想),也可能为时已晚。哪个国家会为了“盟友”而甘愿承受经济困境?美国不仅对这个“盟友”不公,而且还一再表明不会履行任何协议。

贸易战的结果不仅取决于造成的痛苦,还取决于每个国家对这种痛苦的承受能力。在这方面,美国有一点优势:选民普遍支持与中国对抗。一项关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与中国贸易战的研究发现,受进口关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的选民在2020年更有可能投票支持特朗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月份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56%的选民支持对中国征收新的关税,尽管大多数人反对对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征收关税。

问题在于,选民惩罚中国的意愿能否压倒长期短缺和物价上涨带来的痛苦。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相对温和,因此并未导致物价大幅上涨。这一次,价格冲击将无法忽视。选民一致认为通胀是2024年大选中最重要的问题。当承诺降价的特朗普反而推行相反的政策时,他们会作何反应?最近的几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选民在特朗普的关税生效前就已经对其感到不满。更糟糕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商的报复,加上企业面临的关税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放缓。许多经济学家警告称,20世纪70年代那种滞胀将卷土重来:物价飙升和失业率上升的恶性循环。

即使是特朗普,或许也缺乏那种在如此程度的经济困境中坚持下去的毅力。面对债券市场的混乱,他“暂停”了全球对等关税政策,这已经打破了贸易战的首要原则——永远不要告诉对手你的临界点在哪里。即使特朗普这次愿意承受更长时间的政治压力,他也不太可能比坚持很久。“北京非常擅长等待,”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Dan Wang告诉我。“中国或许无法永远坚持下去,但中国肯定能坚持得比美国的一个选举周期更长。”

因此,特朗普最终很可能会被迫让步。这或许会以一项协议的形式出现,中国同意做出一些象征性的让步,以挽回特朗普的面子。(第一次特朗普对华贸易战就是这样降级的。)但中国可能不会那么快就给特朗普提供一条轻松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或许会采取一系列针对不同行业的关税豁免的形式,豁免额度甚至超过实际关税。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一样:美国将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却得不到多少回报。

然而,中国可能会获得不少好处。上周,西班牙政府宣布有意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欧盟最近同意重启谈判,以解决围绕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贸易争端,并将于7月派代表团前往北京举行峰会。韩国和日本最近透露,将重启与中国长期搁置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仅本周,越南就与中国签署了数十项新的经济协议,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关系正在改善。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听起来有点像他经常批评的“灾难性”美国军事冒险。只是这一次,他成了带头人。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美商业电讯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评论
用户名: 登录可见
匿名
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