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离不开中国?耐克的惨痛教训揭露真相
特朗普将关税视为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一种方式,但耐克将生产从亚洲转移出去的艰难历程却是一个警示。
特朗普总统押注,对亚洲和其他低成本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将迫使美国公司将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带回美国。
但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意味着企业必须找到用机器取代人工的方法。对于某些行业而言,这已被证明异常困难。
事实上,耐克多年来一直努力将其部分制造业务从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转移到北美,但最终表明美国品牌很难摆脱那些使用大量劳动力为美国消费者生产各种产品的灵活、低成本的合同制造商。
从2015年开始,耐克投入了数百万美元,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实现这个高度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部分自动化。当时,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3D打印等制造技术的进步,为找到一种新的、更少依赖工人的制鞋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这家鞋业巨头找到了美国制造商Flex,后者曾帮助苹果在德克萨斯州建立了一座复杂的工厂来生产Mac Pro笔记本电脑。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到2023年,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一座全新的高科技制造基地,生产数千万双耐克运动鞋。
该工厂仍将雇佣数千名工人,但远少于亚洲生产相同数量运动鞋所需的工人数量。据一些参与该项目的人士透露,如果成功,该项目可能成为美国生产的典范。
耐克的竞争对手也意识到了改变以大型亚洲工厂为基础的生产模式的机会。在这些工厂中,大批廉价、熟练的劳动力手工缝制布料并将鞋底粘在鞋子上。
2015年,时任服装制造商Under Armour(安德玛)创新执行副总裁的凯文·哈利表示:“它(指在亚洲工厂生产鞋子)感觉不太现代,更像是福特T型车生产线与中世纪鞋匠工作台的结合。”他承诺在巴尔的摩使用自动化技术制造鞋子,他将这个项目称为“荣耀计划”。
大约在同一时间,阿迪达斯在亚特兰大和德国安斯巴赫推出了“速度工厂”,采用高科技机器快速生产鞋子,预示着“鞋类创造新时代的到来”。
2016年,Flex时任总裁迈克·丹尼森表示:“如果他们想撤出中国和越南,就必须拥有以不同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
耐克的尝试最为大胆。该公司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并表示这将节省劳动力成本,并使其能够更快地向美国人提供新款鞋。
负责Flex项目的汤姆·弗莱彻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因为他刚刚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为苹果公司建造了一座高度复杂的Mac Pro笔记本电脑生产工厂。当时,苹果公司一直在寻求将部分制造业务迁回国内。Flex公司推动重新调整生产线并采用自动化技术,试图尽可能多地减少人机交互。这段经验派上了用场。
耐克和Flex建立了新的生产线,使用电子制造业常见、但很少用于制鞋业的机器,例如用于将元器件安装到电路板上的“拾放”机。这些“拾放”机将被用于制造鞋面、编织面料、添加标识以及粘合鞋底。
但这一努力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机器人很难处理制鞋过程中必要的柔软且有弹性的部件。鞋面面料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和收缩,而且在制鞋过程中,没有两块鞋底是完全相同的。
人类工人可以适应这样的挑战,但对于机器来说却很困难。
“你试图做一些非常精确的事情,然后天气变冷或变热,材料就发生了变化,”弗莱彻说。“我们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结果,工厂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未达到预想的水平。随着鞋产量的增加,工厂员工人数激增至5000人,约为原计划的两倍,成本也高于越南同等规模的劳动力。一项又一项任务的自动化都面临挑战,比如将鞋底粘到鞋面上这种精细的工序。
弗莱彻说:“如果你没有以正确的方式铺设鞋底、鞋面,鞋子就会出现明显的扭曲,这意味着无法通过质量测试。”
另一个核心问题在于耐克生产的鞋子种类繁多。几十年来,美国消费品公司给予设计师几乎无限的自由,让他们构思最酷的产品,并依赖亚洲制造商交付。而且,与汽车或iPhone的款式就那么有限的几样不同,鞋子的款式一直千变万化。
但自动化制造意味着设计简单的产品,让机器能够反复执行。电子产品制造使用坚硬的标准化材料,使机器能够数百万次地重复相同的步骤。
“你必须做出牺牲,从设计方式到材料和模型的复杂性,”负责该项目的前耐克高管迈克尔·牛顿说道。“这违背了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想要的是极其多样化的产品。”
Flex团队一度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才弄清楚如何将耐克标志自动印在某款鞋子上,但耐克却转而生产新的鞋子系列,于是Flex花八个月开发出来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鞋子系列。
牛顿表示,批量生产一些简单的鞋子会更容易,比如采用机织鞋面并搭配简单模压鞋底的鞋子。但耐克不愿在设计方面受限制,并希望制造商能够生产其团队构思出来的任何新款鞋子。“在很多方面,制造业并没有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弗莱彻说道。
到2017年,Flex的投资者对公司不断上升的成本感到不满,一些人质疑为什么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会参与鞋类生产。
Flex和耐克于2019年初结束了该项目。那时,安德玛已不再向投资者提及其在美国生产鞋子的“荣耀计划”(Project Glory)。同年,同样在使用机器人生产复杂鞋子方面面临挑战的阿迪达斯宣布将关闭亚特兰大和德国的生产线。该公司将其“Speedfactory”技术授权给了亚洲的供应商。
即使在疫情期间工厂停工,显示生产地点过于集中存在风险之后,这三家鞋厂仍坚持留在原来的海外生产基地——越南、中国和印度尼西亚。
如今,中国、越南和印尼都进入了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视线。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分别对越南和印尼征收了46%和32%的关税,随后又将关税降至10%,并给予90天的宽限期。美国还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45%。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美国政府希望劳动密集型产业回归美国。
他在最近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采访时表示, “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组成一支大军,负责拧动小小的螺丝来制造iPhone”。
苹果几乎所有的iPhone都是在中国和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生产的。
新关税的威胁促使一些人质疑耐克等公司是否会重新考虑实现制造自动化并将鞋类生产带回美国的努力。牛顿和弗莱彻认为这仍然可以做到,尽管这并不容易。
“你需要雄厚的财力和耐心,因为这不会一蹴而就,”弗莱彻说。“之前的经历确实让人教训深刻。”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